中小企業(包括中小IT企業)實施信息化有諸多的阻礙,我以自己多年做公司的經驗談幾點看法(我們公司目前也是一個40人不到的中小IT公司):
1.難題一:人員規模不大,工作流程不好固化,崗位職責較難各就各位(一個蘿卜一個坑),這勢必造成管理軟件所設計的流程很難按照完整的步驟走下來,所以,中小公司的信息化既要求能夠管理到位(清楚),又要求執行的流程不能太長和復雜(一是沒這么多人和這么多崗位來走這樣的流程(最好1人流程,全司管理),二是中小公司的時間不允許浪費在走流程上面,而是要放在做具體事情上面);
2.難題二:能給信息化方面投入非常少,他們大多希望:最多千計,最好百計;一旦要萬計,則這個項目大半有夭折的危險;這不僅要求管理軟件系統的使用投入不能太大,還要求給企業信息化的基礎軟硬件的環境要求不能太高,甚至最好在現有基礎上就能運行應用,不需要再增加額外的投入;
3.難題三:除了人力有限,還缺少專業人才,應用能力、維護能力、開發能力、實施能力等都普遍較弱,這就要求一個管理系統首先要應用簡單,其次不需要自己投入人力和金錢進行維護,第三是不需要自己開發卻能享受后續的功能升級的好處,第四是實施起來要容易,過于復雜不僅沒有人才,還沒有精力(見難題四);中小公司后三者能力的缺乏也給ASP(應用服務提供)模式業務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成長空間;
4.難題四:由于中小公司的生存問題,根本沒辦法做到“先信息化,再做業務”的要求,這必然決定了信息化的實施時間必須極短(或者不能浪費他們做正事和做業務的時間),所以,必然要求信息化實施過程要短,要簡單;
5.難題五:企業上管理軟件系統的目的是什么?概括起來無非解決這兩個方面問題:『經營效益和管理效率』(管理效率歸根結底是為了經營效益)。一是提升員工效率,二是規范管理和流程,三是提高經營效益。但是大型公司和中小公司還是有所側重和區別:大型公司需要面面俱到;而中小公司因為流程相對簡單和“事多人少”特點,對于提升效率和規范流程和管理必然不是非常熱衷(但并不是不需要或者不看重,因為同樣是中小公司,規模5個人和規模50個人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顯然規模越大越注重管理效率,規模越小越注重經營效益),那么,它的關注點必然全部落在了【提高經營效益】上面,就是說中小公司往往希望上一套管理軟件,就能馬上帶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果,最好一個月內就能有增加營收或者穩步增加營收的跡象,至少來說,要讓經營者感覺起來同樣完成100萬的任務比過去輕松多了;所以,這種強烈的價值和效益取向的信息化進程必然給所有提供信息化服務的廠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你是否真正理解中小公司的需求?你是否把握住了中小公司的問題?你的解決辦法真的管用嗎?
6.難題六:中小公司的信息化實施進程很難像大公司那樣通過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來推動,因為中小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制度都不具備強勢的力量,往往依靠的是“獎懲性和強制性”兩種方式或者手段來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達到解決經營和管理問題目的,這時,恰恰需要老板的“一言堂”,否則,實施起來將會遙遙無期,執行不力,導致效果甚微;
7.難題七:中小公司大多依賴“關系型營銷”模式起家,起家的時候,因為市場、資金、人才等問題,產品線也是較為單薄的,這決定了它對于信息化不是那么看重和依賴,覺得可有可無,或者說經營者并不相信管理軟件所帶來的作用(特別是在提高經營效益方面),越是復雜的應用在他眼里往往越失去使用的價值,當然,這個感受深淺和中小公司的規模有很大關系,越小規模公司對信息化感受越沒有實際用處。所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談!
8.難題八:因為難題七的問題,給眾多中小公司對于信息化的作用理解帶來了極大誤區,雖然確實產生了許多并沒有依靠信息化手段而取得成功的中小公司,表面上看信息化的手段也好像可有可無,但我和北京一位伙伴朋友(他擁有一家20人左右規模的IT公司)在溝通時,他所問的3個問題還是很讓人深思:“我該怎么清楚的知道每個員工的工作績效到底低在哪里?我該如何避免看不見的損失?我該怎樣讓客戶覺得我是具有競爭力的,能夠給他帶來價值的,并感到真正滿意的?”――我想,且不說其他如:人才怎么培養,業務怎么拓展等等現實問題,光這3個問題就足夠我們每一個中小公司的經營者思考的了,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應該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通過信息化手段來達到時刻了解員工績效,幫助員工認識和提高績效,更好的去執行目標的目的。我認為對于中小公司來說,“員工管理”是一切經營效益提升的核心,做好這件事,其他一切自當迎刃而解。
轉自:金融界